平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平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甘肃省政府信息公开试行办法》、《平凉市政务公开实施办法》、《平凉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等有关规定编制而成。本报告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从2018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止。
一、概述
2018年,我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和《关于印发平凉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平政办发〔2018〕77号)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完善工作制度,增强公开实效,加快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和公众关切,以政务公开助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为确保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我委年初专门召开会议,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平凉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安排部署委机关政务公开工作。成立了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事务,构建起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多次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政务公开各项措施的落实。将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科室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和年度评先选优挂钩。按照“真实、主动、全面”的公开原则,除按规定应严格保密或有秘密等级的文件内容外,做到应公开尽公开。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规范化水平。结合发改工作实际,健全政务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等制度。以“工作动态、政策法规、党建廉政、发改工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政民互动”等为重点,完善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提升主动公开的规范化水平。建立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制,规范政务公开工作程序,明确分工职责和办理时限,保证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机制,根据上级相关规定,及时做好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严格执行保密审查制度,对拟公开的政务信息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结合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了《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政务信息管理办法》、《网站留言办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现有工作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规范运行,政务公开工作做到主体明确、内容细化、形式多样、程序合理、监督有力,政务公开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三)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公开实效,助力全市改革发展工作,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作出了积极贡献。结合工作实际,注销旧版网站,委托星云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市发改委新版官方网站(http://fgw.pingliang.gov.cn/),进一步优化栏目设置,规范功能定位,加大政务公开力度。2018年,市发改委网站刊登各类信息1136篇,访问量突破80万人(次)。加强市发改委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总用户数达到266人,全年共发布信息112期451条。“信用平凉”网站(http://www.gsplcredit.gov.cn/)上线运行,信用数据信息与国省市平台实时互通共享,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全省第一。制定印发《关于推进重大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重大项目信息公开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公开时效和公开渠道,建立重大项目信息公开工作协调机制,并纳入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全年公开项目批复信息57件。对全市57个市级领导“三个一”包抓责任制重大项目在平凉日报进行公开晾晒,督促各县(区)及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在平凉门户网、部门网站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及时公开争取国省投资、项目审批和实施进展情况。
(四)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稳步推进“四办”改革。积极推行项目审批“一窗办理”,制定市发改委《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服务”,在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1个,后台审批管理室1间,进驻工作人员3名,进行充分授权,我委4类24项事项全部进驻办理,编印办事指南和流程图,统一为项目办理提供全流程服务。2018年受理21件事项,19件现场出具受理通知单,已办结10件。全面推行“一网办”,166个项目审批部门全部接入全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项目核准、备案、可研和初步设计、实施方案审批全部线上办理,实现了项目审批“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全流程监管”和“四个百分之百”目标(100%应用平台、100%网上申报、100%系统打通、100%网上审批)。定期通报全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情况,2018年通过在线平台申报项目928个,受理项目886个,办结722个,办结率81.5%,居全省第二;受理事项3310件,办结3190件,办结率96.4%。大力推行“简化办”,制定《市发改委涉及群众办事创业拟保留的证明事项目录》,梳理“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7项,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严格执行《甘肃省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清单》,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不需任何前置条件,随到随办;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全流程由161个工作日压缩到139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由5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全面落实“马上办”,及时更新甘肃政务服务网平凉子站权责事项,修订完善市发改委权责清单7大类60项。建立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指南,明确到现场办事次数,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大幅提高即办件比例,做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
二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项目稽察监管。制定印发《平凉市全面推行项目稽察“双随机、一公开”实施方案》、《平凉市项目稽察“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细则(试行)》和《2018年全市“双随机”项目稽察计划》3个配套文件,建立双随机稽察专家和人员名录库及2018年稽察项目库。制定印发《关于认真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日常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对全市34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展专项稽察,对42个进展缓慢的项目进行跟踪督办,下发稽察整改意见,稽察结果在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进行公示,要求限时上报整改结果。督促各县区和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中,关联日常监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上传信用承诺书,加强项目在线监管。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制定印发《平凉市2018年度价格监督检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和《平凉市价格监管“双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建立完善抽查对象名录库、执法人员名录库、抽查工作计划库、抽查事项清单库。“双随机”开展涉企收费抽查,对5家涉企收费单位和3家金融机构按30%的比例进行了“双随机”抽查,抽查结果在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进行了公示,均为合格。全年受理“12358”价格举报149件,办结147件,办结率98.7%。
三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定印发《平凉市2018年清理现行排除限制竞争政策措施工作方案》和《关于切实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防止出台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排除和限制市场竞争性政策措施。组织召开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联络员会议,解读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对22个市直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工作落实。全面排查清理存量政策措施,经审查,310份符合规定,4份废止。严格审查增量政策措施,经审查,127份全部符合规定。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制定印发《平凉市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审批和管理改革工作的意见》、《市区政务服务中心投资项目审批区综合窗口管理办法》,废止了涉及优化发展环境的平凉市建材工业发展规划、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规划、企业信用评级实施办法、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六个项目管理办法和招商引资项目合同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文件6个。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支持。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项目布局、资金投入、政策激励等方面提出了引导符合功能定位的重点产业发展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市场预期,营造公平、公正、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建设,持续强化信用约束,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在贸易、税收、环保等33个领域制定联合奖惩备忘录,对41个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督促21个部门出台本系统信用工作方案。“信用平凉”网站、“企业法人、自然人、非法人组织”三个数据库、平凉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成运行,并接入平凉市政务服务平台,信用数据信息与国省市平台实时互通共享。“信用平凉”全年访问量突破2.6万人次,发布信息3813条,拥有信源单位112个,在库企业法人信息10.97万条、行政机关信息2673条、社会组织信息1587条。全年累计录入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2.45万条,报送联合奖惩案例115条、黑红名单460条等。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位居全省第一。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
2018年,我委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36篇,全年编发《发改快讯》8期,《市发改委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等138篇信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平凉日报和门户网站的采纳和刊登。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112期451篇。市发改委门户网站访问量突破80万人(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类别
主要包括:机构职能、政策法规、党建廉政、规划计划、工作动态、服务指南、权责清单、重大项目、业务工作、建议提案、财政预算决算等门类。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
为了最大限度地公开相关信息,我委采取以平凉市发改委门户网站为主体,平凉市政务信息公开网为平台,微信为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建立了信息公开通道。
1.市发改委门户网站。在我委门户网站设立“发改工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政民互动”4个栏目,由办公室人员及时维护更新,公众通过网站可以自由查询我委主动公开的信息。
2.平凉市政务信息公开网站。作为信息公开主战场,及时公开我委相关信息,由办公室人员及时维护更新。
3.平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和转载全市政策方案解读、重大项目建设进展、经济发展动向、产业政策等事关全市发展的信息动态。
(四)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内容
1.及时发布政策规划、项目投资、经济发展、社会信用等信息。在委网站“发改工作”专题累计发布发展规划、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固定投资、产业发展、资源环境、信用建设等18个专栏有关信息264条。
2.加强政务信息发布。对政策法规、项目进展、工作动态、督查检查、资金争取、通知公告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进行发布,增强群众对发改工作的认同知晓,为项目建设和资金争取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交流互通,扩展社会影响力,将在市发改委门户网站刊登的信息,同时筛选报送市委办信息中心、市政府办信息科、市网信办“平凉门户网站”编辑部及平凉日报社等有关新闻媒体,增强信息传播广度和效果。在平凉日报社和平凉电视台开设了“项目建设进行时”专栏,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宣传报道,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3.积极主动公开经费收支。将批复后的2018年预算安排、“三公经费”预算情况、2017年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决算情况在我委网站进行了公布,切实做到经费收支公开透明。
4.及时公开工作分工等事宜。将党组成员、县级领导工作职责分工、科室工作职责等内容及时上传委门户网站,更新完善门户网站“领导之窗”“机构设置”等栏目内容。
(五)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
制定印发《关于推进重大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重大项目信息公开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公开时效和公开渠道。
为确保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政府建立了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协调机制,由市政府办牵头,指导监督发改、工信、国土、环保、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计、林业等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把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纳入全市政务公开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对工作推动有力、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规定予以表彰;对未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履行职责的,将通报批评,并在年度考核中予以兑现。
我委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信息公开情况:全年公开市委党校新校区智慧校园、21个老旧住宅楼棚户区改造、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平凉市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平凉市粮油物流配送中心、水环境综合整治、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等57个项目实施方案或可研报告的批复信息57件。
随着重大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推进,群众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将会得到充分的保障。
(六)回应舆情关切情况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引导社会舆论,全年办理网站留言3条、便民热线1条。加强“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把建议提案办理作为密切联系群众、转变职能、加强作风、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举措,2018年两会交办的6件人大代表建议、4件政协委员提案均已经办结,并在市发改委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公开。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
2018年,我委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收到快递寄送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件,分别是崆峒区柳湖乡马庄村贾怀仁的申请公开火车站节点改造工程立项批复文件及申报材料,灵台县中台镇水泉村苟宏伟的申请公开灵台县西城区(中台镇水泉村虎家店社区域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立项批复文件及申报材料,以平发改投资函〔2018〕144号和平发改投资函〔2018〕239号文件进行了答复,全部办结。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我委对政府信息公开没有收取相关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8年,我委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各种方式申诉举报的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人员、经费的情况
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设在办公室,配备了1名兼职人员,负责信息公开工作,衔接指导各科室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无专门经费,所需经费从单位日常经费中开支。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8年,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公开的项目、内容、形式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站和新媒体管理应用不规范,政务公开的效果还不够显著。
下一步,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把工作重点放在政务公开的规范完善和深化提高上,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政务公开的要求,紧贴发展改革工作实际,加大政策法规、经济运行、产业政策、重大项目、能源化工、社会信用、民生热点等领域信息公开力度,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不断促进我委政务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作出积极贡献。
八、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