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共同发布《关中宣言》,向国家级城市群迈进!
5月12日,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新型城镇化高端论坛”举行。论坛上,关中平原城市群三省12市2区共同发布了《关中宣言》。未来关中城市群间将在创新产业发展、科教融合、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一带一路”多个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共同发展。
《关中宣言》提出,三省要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构建“统一开放、平等参与、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区域市场体系,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①创新产业发展,推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和资源共享,强化优势产业关键领域创新。
②共促科教融合,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和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体系,共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型创新创业基地。
③基础设施联通,加快城市群四纵四横对外运输大通道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的换乘体系,建设城市群信息服务平台。
④生态环境共治,推进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协同推进污染源综合治理。
⑤文化旅游合作,推动旅游线路一体化规划营销,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精品线路。
⑥“一带一路”共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手打造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⑦建立合作机制。建立城市群三省12市2区会商合作机制,推进城市联盟、市长论坛等形式增强横向联合,共同发展。
关中平原城市群横跨陕西、山西、甘肃三省十二市二区,国土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2%、2.79%和2.14%。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起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耀和厚重记忆。
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 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
山西省: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洪洞县、浮山县)
甘肃省:天水市、平凉市(崆峒区、华亭县、泾川县、崇信县、灵台县)和庆阳市区(西峰区)
2018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规划〔2018〕220号)》,并同时发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因此确立,成为全国第九个获批的国家中心城市。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城市群之一,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重要的举措。在规划中,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战略定位可谓非常之高: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带一路战略下,关中平原城市群获得了国家的重点关注与支持。毋庸置疑,这一片广袤富饶的沃土即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建设国家级城市群,关中平原优势与不足共存
弥补短板,发挥优势
关中平原城市群区位交通优势显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代产业体系完备、创新综合实力雄厚、城镇体系日趋健全,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
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有利于发挥其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和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但同时,关中平原城市群也面临一些存在的突出问题:
科研机构力量没有有效整合、军民科技资源共享程度不够、创新潜力有待深入发挥,成果就地转化水平不高;区域之间缺乏合作联系,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数量总体不足;开放合作层次不高,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这些成为阻碍关中平原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突破目前区域发展的桎梏,本届丝博会上,陕甘晋三省共同签署了《关中宣言》。
《关中宣言》提出:今后三省将共同加强区域合作、创新产业发展、共促科教融合、基础设施联通、生态环境共治、文化旅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推进城市联盟、市长论坛等形式增强横向联合,共同发展。
关中平原城市群怎么建设?
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引领,关中城市协同参与
西安作为,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发展的“强力引擎”。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建设中,大西安是重中之重的核心。关中平原城市群将建立以大西安为核心的都市圈,完善功能布局,全面提高城市辐射能力,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维护西北繁荣稳定的战略功能,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保护好古都风貌,统筹老城、新区发展,加快大西安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形成多轴线、多组团、多中心格局,建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经济发展与产业培育方面,关中平原城市群将整合资源强化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3D打印、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兵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高地。
交通建设方面,关中平原城市群将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畅通城市群内快速交通网络,强化一体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为骨干,加快构建“四纵四横”的对外运输大通道。
加快城际铁路、省级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建设,加快推进单中心放射状公路网格局向多节点网络化格局转变;快将西安打造成为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重点,具有更大辐射范围和集聚能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建设宝鸡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渭南、商洛、运城、临汾、天水、平凉等一批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
文化方面,关中平原城市群将构建立体开放通道,建设人文交流高地,发挥特色文化优势,塑造文化品牌,承办全国乃至国际重大文化活动,整合区域内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延续中华文脉,塑造体现中国元素的风貌,共同建设中华文化精品旅游路线,成为中华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门户与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秦岭 图/网络
生态保护方面,关中城市群将建立城市群生态保护协同机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坚持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群内外生态建设联动,确保城市群生态安全。
加强秦岭、黄河生态环境一体保护治理。构建南部秦巴山地生态屏障和北部黄土高原生态屏障,贯通中部渭河沿岸生态带,建设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主骨架。科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护山、治水、育林、养田、蓄湖。加强大气污染与流域水污染、土壤污染联防联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秦巴山地和陇东黄土高原等生态功能重要或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
诚然,城市群的建设需要区域内部各个城市积极协同参与,通力合作、协调规划。每个城市都责无旁贷、重任在肩、共同谋求早日实现关中平原的整体进步和全面振兴。
随着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的获批,晋陕甘三省12市迎来了多重政策叠加机遇。西安亦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责任,她将引领晋陕甘三省12市2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挥对西部的核心引领作用,最终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上一篇: 关 中 宣 言 全 文
下一篇: 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管理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