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干部转作风 群众得实惠
检验学习教育成果,归根到底要看作风建设的新变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效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紧盯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对标对表、立行立改、标本兼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基层减负、为发展赋能、为群众解忧。
松绑减负助力干部轻装上阵
“我只去了一次村委会,所有手续就办好了,这多亏了镇上包村干部雷晓伟。”救助资金到账后,尚小军露出了笑容。
尚小军是泾川县高平镇茜家沟村村民,由于妻子罹患重大疾病,高昂的医疗费用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前不久,他给村委会提交了临时救助申请,几天后,2.5万元救助资金就到账了。
“原来群众申请救助,要到村上写申请,再到镇上交资料审核,往返得好几回。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上级的检查、会议以及各种报表材料明显少了,我们也有时间和精力到村上帮助群众办理具体实事,不仅和群众关系越来越融洽了,也很有成就感。”雷晓伟自豪地说。
学习教育中,我市严格执行文件会议和督察调研计划管理,对发文开会和督察调研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从源头上为基层减负。今年1至6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文和开会数量同比减少29.6%、25.7%。
通过“减文缩会砍表格”整治形式主义,越来越多雷晓伟这样的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纷纷下沉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推动事业发展。
看着蔬菜大棚里一个个翠绿光滑的西葫芦“躺”在枝叶中,个头均匀、色泽鲜亮,华亭市东华镇党委书记刘文特别有成就感。
“会少了,我们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产业发展上。”春耕生产期间,刘文带动镇班子成员全员出动,在蔬菜基地连续“蹲”守了6天,全力督促基地建设。通过靶向施力、持续推动,今春以来,仅黎明川一个蔬菜产业基地,就引进了四五家蔬菜企业,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群众致富。
“以前要一直盯着手机,看群里有什么通知,需要上报什么数据,现在明显感觉到工作群减少了,手机上的政务APP也屈指可数,再不用‘盯群’,就有更多时间可以服务群众了。”灵台县独店镇干部王志文如是说。
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坚决杜绝“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我市按照“应减尽减、应并尽并”原则,全面摸排、分析研判,截至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政务移动应用程序23个,确因工作需要保留的各类政务公众账号1102个,网络工作群组3387个,切实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助力他们轻装上阵干实事。
主动担当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建改造海绵型道路75条92公里,更新升级雨水管网66公里,全面铺开甘沟、鸭儿沟、水桥沟、泾河干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新北嘉园等45个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初步建成11万平方米带状“海绵公园”……
“300米见绿、500米入园,我们简直生活在花园中,幸福感满满!”市民曹振感慨道。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
崆峒区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衔接起来,把作风建设成效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贯通融合起来,鼓励党员干部在建设一线勇担当、重实干、促落实,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目前,龙隐多功能蓄渗生态公园等8个项目入围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案例。
夏日的庄浪县阳川镇,万亩苹果园绿意葱茏,果农们正忙着为幼果套袋。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一颗颗穿上“防护衣”的苹果,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今年,在苹果开花坐果的关键期,我市遭遇大风扬沙、持续干旱、低温霜冻等极端天气。面对不利形势,庄浪县将果园变“考场”,将保果稳产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推动党员干部亮身份、优服务,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积极担当、主动作为。
县果业站开设“技术流动课堂”,组织骨干技术人员深入果园,为果农现场示范套袋新工艺、讲解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动“庄浪苹果”标准化种植、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套袋面积达100%,为果品丰产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了解,为从根本上解决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市委组织部建立长效机制,出台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政治监督的《若干措施》,施行重点工作季度评价。同时,加强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学习教育,组织他们参加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中青班培训、开展学习研讨4990人(次),建立问题清单385份,为促进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提供了作风保障。
以优良作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群众呼声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要奋斗到哪里。我市各级党组织坚持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深化作风建设,围绕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用心用情全力攻坚,集中力量排忧解难,确保整治成效让群众可感可及。
针对群众办事证明多、程序繁的问题,精简政务服务办事环节22项;针对群众看病跑路多、耗时长的问题,优化医疗机构就诊流程,持续改善就医体验;针对村级干部服务群众不经常的问题,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确保村一级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
“感谢政府部门,这笔资金对于我们太重要了。”在发展关键期遭遇资金瓶颈,平凉伊小妹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没想到能这么快渡过难关。
收到企业紧急求助后,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接诉即办,第一时间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及兰州银行平凉分行为其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不到3天就成功发放9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及时缓解了企业融资需求。
近期,工作专班又在平凉农商银行为其争取100万元贷款资金,着力减轻企业负担,激活发展活力,助力快速生产。
炎炎夏日,是公园广场噪音扰民的重灾季节。中心城区宝塔公园广场舞扰民、华美家园楼下KTV喧闹声刺耳问题,成为平凉12345热线里出现的高频“烦心事”。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接到反映后,市政务服务中心与市委社会工作部第一时间响应,创新“接诉即办”机制,将群众反映的噪音扰民等环保问题列为重点督办事项。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攻坚行动,抽组执法人员“白+黑”巡查广场、KTV,现场调校音量,推动投诉问题“清零销号”,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接诉即办、办就办好”的民生承诺。
如今,通过深入查改问题,我市干部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效能持续增强、各项工作加力提速。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正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三区一城市”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基层治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服务群众,努力让广大群众看到更大变化、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