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 平凉:深耕红色文化 谱写文旅新篇

  • 时间:2023-04-11 17:51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日报”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 [ ] [ ]
  • 分享: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清明假日,全市游客在平凉红色旅游中厚植家国情怀,各类纪念馆和博物馆依托沉浸展现、情感互动等形式,通过今昔对比让游客感知时代变化,激发爱国热情,各个场馆迎来客流高峰。

平凉是党在甘肃开展革命活动比较早、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途经地,是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中心基点”,是甘肃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平凉大力实施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工程,一大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被盘活,让红色文化更成体系,更具吸引力。



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清明当天,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将厚重的历史文物和先进的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展厅内有图片、雕塑的静态展示,更有液晶电视的动态演示,有遗址、文物的无声回忆,更有光电仪器、模拟场景的历史还原,基本陈列内涵十分丰富和突出,吸引着一波又一波客流。



在吴焕先烈士纪念馆,负责人表示,吴焕先烈士“一心向党、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社会各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纪念馆将一如既往地深度挖掘红二十五军战史及吴焕先烈士的英雄事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讲解及服务能力,为吴焕先烈士精神发扬光大贡献红馆力量。



市博物馆达600平方米的《泾河激浪——平凉革命历史陈列》,分为“革命火种”“长征岁月”“抗日救亡”“红色屏障”4个单元,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平凉地区团结带领党员和人民群众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的历史。展览通过实物、图文展板、场景复原、多媒体影像、声光电等形式,塑造展陈空间特色,既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也赋能红色旅游产品的创新。



近年来,平凉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业态巧妙融合,通过“红色+”“产业+”“科技+”的良性互动,推动红色旅游业态不断创新,向外界展现一个“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红色旅游新高地,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据统计,全市146处革命遗址遗迹,已建成25个革命纪念馆、党史陈列馆(室),遍布全市7县(市、区)。其中,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华亭工委纪念馆、保至善烈士纪念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5个红色场馆被命名为“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平凉以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为依托,实施界石铺红色小镇建设工程;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等资源纳入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统筹规划,结合汭丰镇郑家沟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以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契机,推动崆峒区白庙乡红色乡村旅游项目、灵台县抗日英雄高永祥故里星火乡王家庄旅游示范村等项目建设,打造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示范村,通过支持红色乡村旅游与建设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融合发展,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乡村旅游红色记忆展馆、乡村记忆博物馆、知青记忆园等乡村红色主题教育阵地。

平凉不断创新作为,为红色旅游发展环境的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使红色资源焕发新的光彩、迸发新的活力,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春风化雨的鲜亮底色,成为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时代红色华章的不竭动力源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