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 | 平凉市打出“组合拳”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走深走实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以来,平凉市深入贯彻省委“三抓三促”行动,按照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部署,坚持把一流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名片”、最好“招牌”、最强“磁场”,围绕思想能力作风、18项指标赶超、提振企业信心3个方面打出“组合拳”,按下“快进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理念转变“铸魂”。严格落实“管部门、管行业必须管营商环境”的要求,市县两级党政班子成员通过“协商会、恳谈会、企业家交流日”等形式,对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开展调研走访、现场办公、座谈交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在项目审批建设、企业准入经营、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困难需求。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释放“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服务市场主体再加力”的鲜明信号,大力营造“重商兴商、亲商爱商、护商安商、利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指标追赶“壮骨”。主动对标省内营商环境领先地区,补短扬长、跳起争高,以指标追赶实现活动突围。企业开办上,提升线上线下通办水平,企业开办2个工作日内办结,食品经营许可审批压缩到10个工作日。建筑许可上,一般政府投资房建市政项目50个工作日开工。水电气报装上,水气暖外线管网工程报装不超过7个工作日,高低压平均办电时长缩短到4.17天、0.4天。财产登记上,一般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纳税服务上,全市网上办税率95%以上,为辖区内1620户企业办理留抵退税1627笔6.46亿元。跨境贸易上,检验检疫出境货物523批次,我市首笔进口报关单税款入库171.5万元,为576.44万美元货物减免税款405.16万元。执行合同上,全市法院解决商业纠纷平均时限为4个月、平均费用为10万元。破产注销上,收回债务所需时限平均为1年,债务回收率为30%左右,清偿债务所需成本为20万元。
担当实干“强筋”。内聚外引助推招商引资突破。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平凉工业园区与陕西2家企业签订15亿元项目投资协议,与陕西、河南、山西、北京、重庆等10家企业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崇信县与保定雨森签订25亿元合作框架协议;崆峒区与海螺集团签订光伏、风电、制氢、数字化矿山等新兴能源和绿色建材产业延链补链项目6项,签约资金11.55亿元;华亭市与郑州旭阳纸业签约年产30万吨包装纸品生产线项目。多措并举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各级各部门全面发力、一体破解企业“融资难”“引才少”“创新弱”的实际问题。全市新发放企业、小微企业、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39、90、96个基点,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5.83亿元,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5.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12.5%;引进重点院校紧缺专业人才684人,7人入选陇原青年英才。推荐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18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登记省级科技成果29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1.81亿元;举办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训练营活动,认定“创业新秀”62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9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天候”“全周期”“全链条”服务。守信践诺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开展政府承诺事项履约践诺行动,坚持依法承诺、主动践诺,授予平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工业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兑现奖补资金1000万元,兑现引资中介西安骏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奖补资金50万元。推出“兴业平凉”微信小程序和招商宣传推介专题片,建立102个异地商协会信息名录,与国内20个商协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我市2户企业荣获全省“先进企业”称号,2名个人荣获全省“优秀企业家”称号。新增市场主体17817户,其中:私营企业4142户、个体工商户13249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7.6%。
组织保障“固本”。连续两年组织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出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20个专项工作组。围绕18项指标追赶超越,组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工作专班,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加强定期会商,抽组精兵强将专责协调推进具体任务,严格落实月督促、季调度、年考核工作机制,从严从实从快倒逼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各部门、各单位扛牢主体责任和行业责任,党政主要同志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抓,各行业部门主要同志亲自调度推进、分管同志抓牢抓实抓细,确保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撰稿:盖保贵 审核:樊志辉 责任编辑:冶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