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实干抓攻坚 增势突破提效能——平凉市各县区各部门扎实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走深走实

  • 时间:2023-04-14 17:58
  • 浏览次数:
  • 来源: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工作专班办公室
  • 字体: [ ] [ ] [ ]
  • 分享:

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启动以来,全市各级部门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把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作为落实“三抓三促”行动的有力抓手,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不断提升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水平,以营商环境大改善助力发展质效大提升。

静宁县:“延时服务”保障项目推进。针对3月份集中进场交易的120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推出“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双休不停办”、“节假日不打烊”延时服务工作机制。目前,已完成110个项目进场交易。推进“双公示”数据共享。严格按照省、市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安排专人负责本部门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奖励、行政监督检查权责清单信息归集上报,累计归集上报信用信息856条,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规范性持续提高。“政企联动缓解融资难题。各乡(镇)政府、城市社区管委会抽调干部组成工作专班,上门动员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实名注册,指导中小微企业入驻“信易贷”平台,从根本上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共有12010家企业和市场主体入驻“信易贷”平台,其中2023年新入驻企业和市场主体10647家,入驻数量由去年的全市倒数第一跃居全市首位,“信易贷”平台促成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和市场主体放款3.7亿元,切实解决了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

泾川县:政银企互动强服务建立主要领导包抓联大型企业、其他领导干部包抓联中小微企业的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实现全覆盖。畅通沟通渠道,召开政银企座谈会2次,倾听企业在用地、用工、融资等方面诉求,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问题。“一企一策”解难题。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工信局建立了统战联络员、企业特派员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入企走访连心”活动,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权益维护通道,帮助企业解决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推行“提前介入辅导、全程帮办代办、主动上门服务、量身定制政策”的服务模式,实现帮办事项全程化、一站式服务。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重点行业“一行一案”、重点问题“事一议”,保障减税降费、激励补贴、“不来即享”等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恢复生机活力、做优做强做大。法治环境提效能。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司法局邀请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召开联席会议2次,协调解决民营企业涉案纠纷,按期清理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对涉及企业和企业家案件,开通了快速受理、送达、调解、审理和执行“绿色服务通道”,防止因诉讼拖延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让司法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和企业,全力打造法治体系完善的一流营商环境。

市自然资源局:紧盯“财产登记”指标,追赶推动攻坚突破,3月14日完成首例不动产“带押过户”业务。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部署要求,市自然资源局明确指标任务、责任分工、岗位职责,结合部门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对接政策、优化流程,实现了有抵押的不动产进行交易不需要提前还贷就能办理过户手续,将还清原贷款、申请新贷款、解除抵押、二手房交易、房产抵押等5项业务合并办理,办理时间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减轻了过桥资金烦恼,降低二手房在市场上的流通成本,让“带押过户”成为二手房交易市场的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有效解决了带抵押登记的存量房交易“耗时长、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进一步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了财产登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五力并举”,持续深入优化交通运输领域营商环境。着力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统一思想认识,传导工作压力,压实工作责任。在全系统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为营商环境、处处都有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努力打造便捷高效服务环境。大力推行“互联网+运输”深度融合,实现道路运输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充分运用12328交通运输服务热线及局门户网站等问题线索举报渠道,共受理办结网站留言、信访12328热线1192条。大力构造公正透明法治环境。联合公安部门、乡镇政府深入崆峒区各乡镇及市直重点道路运输企业,纠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36起,立案处罚28起,罚款9.98万元。加大执法巡查频次,错时错峰,多点排查,查扣非法营运车辆6辆、疑似“黑校车”2辆,有力营造了稳定、规范、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环境。全力塑造诚实守信从业环境。认真开展“双公示”信息归集,按时报送“双公示”信息甘肃省信用信息系统,上报交通领域归集信息10条。对信用评价结果及时进行公示并上报省交通运输厅录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大对政务失信行为的监督治理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齐力铸造安全畅通运输环境。加大道路运输市场执法监管力度,开展安全执法检查20余次,向客运站、重点客货运企业发布极端恶劣天气应对提醒8次。监测提醒全市道路运输企业30余户,整治隐患车辆40余辆次,及时提醒纠正不安全、不规范运营行为,预防和减少了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撰稿:吴斌博      审核:樊志辉      责任编辑:冶春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